善化慶安宫

台南市善化區中山路470號
06 581 7547

規  模:三落三間起
創建年代:清康熙三十七年《西元一六九八年》
等級:第三級
公告日期:86年4月2日
古蹟類別:祠廟
主祀神明:天上聖母
定著土地:善化鎮善化段二七五、二七五之五地號。
涵遢d圍:三川殿、天井、正殿、廟埕、紅毛井。
●歷史背景:善化舊稱目加留灣,荷據時代早已開墾完成,是台南縣較早開發地區。清康熙四十八年,里人建文昌閣,嘉慶十五年修建,同治元年因地震倒圯重建,經地方倡建擴展規模,並改奉祀天聖母為主神。民國三十一年日據時期推行皇民化運動,幸本宮僅後殿部份被拆,二川大殿原貌得以保存,民國三十八年地方人士捐款重修。本宮香火興盛,為本地媽祖信仰中心。廟中保有清代文物多件,是善化地區的古剎。目前位於廟前馬路中央仍留有一口西元一六三六年的荷蘭古井,水質清澈且尚能飲用。
●創建與沿革:慶安宮媽祖廟位於善化中心,其建廟起源,相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據耆老口述,在西元一六三六年(明崇禎九年)荷蘭據台時期,布爾克繼為第五任太守,曾在此地開設「荷語教習所」(一稱天主教堂),傳授荷語,並掘「荷蘭井」供水飲用。現本廟牌樓前留有「荷蘭井」之遺跡可資佐證。
明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年),鄭成本漭x後,親率何斌、馬信、楊祥等將領,帶銃手三百、牌手三百、弓箭手三百,至目加溜灣社巡視撫番。明永曆二十七年(西元一六七三年),台灣文獻始祖沈光文,寄寓社內教學行醫十五年,對本地文風之提昇頗大。
清康熙二十四年(西元一六八五年),台灣府令改建「文昌祠」於「荷語教習所」原址,分東西廊,主祀文昌帝君,內設學堂,以教育地方推行儒家教義為主。現慶安宮所供奉的五尊文昌帝君神像,傳是昔時文昌祠所留傳下來的。 
●沿革:
(一)清康熙四十八年、嘉慶十五年修建、同治元年倒圯重建、民國三十八年重修。
(二)民國八十七年由台南縣政府委託力園工程顧問有限公司進行調查研究與修護規畫,並由曾文吉建築師事務所進行設計監造。 
建築特色:慶安宮是一座三落三間起的廟宇,現仍保有傳統磚木構造為三川、拜亭正殿及過水廊。目前大部分構造仍為同治元年遺構,石構造則部分為嘉慶年間遺構,其他部份構造則是民國三十八年重修所作(拜亭藻井及部分石堵)。三川殿的木構造雕飾極為優美,大門兩側作木雕窗,拜亭跨距極大,作四方轉八角形藻井,正殿內側作三通五瓜式棟架,神龕面雕飾精緻,屋面現為琉璃瓦,玻璃剪粘比例造形相當優雅。
●文物與古蹟:
(一)柱聯
三川
神降白天萬里風濤開麗島,恩施比屋八關齊弁報婆心。
(二)匾額
「海國安瀾」
「母德恩深」、「母機稱后」、「神光普照」、「庇佑灣裡」、 「聖德配天」、「海不揚波」、「后德配天」等皆癸丑建醮的賀匾。
(三)聖旨牌-其上以正楷雕刻著:「皇帝萬歲萬萬歲」七字。
(四)散置殿內、廊間的古柱珠,石條等-古意盎然,讓人有股思古情懷的感觸。
(五)荷蘭古井-滄桑三百年,沈埋半世紀,竟在七十八年七月因善化中山路翻修工程中山土,此井直徑約一公尺左右,雖深藏地下五十年,但井水卻亮無腐臭、泥濁,應可肯定此必為活井,這口井的出土是慶安宮歷史的重要佐證之一。
●古蹟特色:
(一)本廟創建年代甚早,目前遺構多為清嘉慶至同治所作,就善化地區而言,為早期地方自治及社會權力運作中心,對善化之發展歷史研究而言,頗具意義。
(二)該廟所在地為明鄭時,沈光文教學處,清康熙四十三年以前為諸羅縣文廟、武廟所在,四十八年以後為義學所在。
(三)該廟現有主體建築為民國三十四年至三十八年間聘請大陸唐山師傅所建,在歷史上有特別的意義。
(四)拜亭、藻井、正殿大木構及府城已故名畫師潘春源所繪壁畫,均極優異,具有藝術價值。

地圖資訊
Copyright © 2016 善化商圈. All Rights Reserved.